中国商业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培训服务
|
管理咨询
|
融资服务
|
企业舆情
|
对外交流
|
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
>>
新闻中心
>>
地方报道
>> 正文
地方报道
傅蔚冈:以减税助中小企业应对危
中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2013/4/27 14:41:00)·地方报道
国家工信部日前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期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而这仅仅是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状况,工信部表示,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而据媒体报道,在广东以及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停工和半停工已经是一种普遍状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艰难。 为何中小企业在今年感觉比金融危机时更加困难?成本的增加可能是最为主要的。首先,是人力成本的增加。从2008年开始,各地纷纷调高最低工资。以浙江为例,2008年的最低工资为960元,2010年开始变为1100元,自2011年4月1日起,则增加至1310元。在过去劳动力过剩的时代,企业还可以通过克扣工资等手段来应对各种危机,但是如今“人口红利”不再,企业再也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那么停工和半停工就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选择。由于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一旦上升,企业的日子自然不会好过。 其次,是各种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上升。2008年底,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4万亿投资固然起到了刺激内需的作用,但是其副作用也很明显,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就是一例。大型基础设施的开工上马带来了大宗物品价格的上涨,如铁矿石、原油等上游产品。上游产品上涨,自然也带动了下游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作为大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开支等方式来消化这些上涨的成本,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消化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可能难上加难。 再次,是赋税成本让中小企业难堪重负。从2008年到2010年,GDP每年的增速大概在9%左右,但是财政收入的增长却远超于此。虽然财政收入未必都是税收(如土地出让金的收入),但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和企业的成本成正比,当财政收入增加时,意味着企业的成本也会不断增加。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政府为了加大民生支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延续目前的税收政策,长此以往,企业将如何应对? 最后一个方面是来自资金的压力。今年为了应对通胀,央行不断回笼货币,回笼货币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本来就没有多大的业务关系往来,在提高存款准备金以后就更无可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中小企业最大的影响就是地下金融市场的价格上扬,以往的二分利已经不再可能,许多地区甚至出现十分利的民间借款利率。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一年利润可能都不如一次借贷的成本。当股东无法从企业中获利,而是为地下钱庄打工时,那么停工就成为一个很自然的选择。 以上种种,都使得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如何改变现状?在人工成本不可能降低、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不可能下降,国内银行信贷无法放松的情况下,政府减税就成为一个相对合理的选项。通过减税,既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在经济困难期间,减税几乎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我们愿意这么做吗?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
【 文章作者: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 文章来源:
不详
点击次数:1599
项目合作
|
服务平台
|
加盟合作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党建领导机关:国务院国资委党委 / 技术支持:中商联 中小商协 / 法律顾问:北京首联律师事务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石油和化工规划院418室 / 联系电话:010-64281700/ 传真:010-64235600 / ICP备案号:
京 ICP 18028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