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底,青岛的金属库存规模出现异常波动以来,因为用同一批存放在青岛港的金属向多家银行重复抵押,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DezhengResources,简称德正资源)下属的若干企业正面临调查。德正资源主要经营铝熔炼厂、电厂以及煤矿。据报道,德正资源在青岛大港存有2万吨铜和1万吨铝。
上市遭遇“六连阴”,股价下跌10.9%,6月6日登陆香港联交所的青岛港,至6月13日市值已蒸发逾3亿港元。
最近一段时间,总部在青岛的一家全国知名律师事务所,因为接手青岛港骗贷案原告方几大银行的案子而变得应接不暇。
该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对记者表示,作为受害方的多家银行都在起诉,并找到这家律师事务所。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多数银行都牵涉其中。初步核算的涉案金额有几十亿人民币,随着案情追查,这个数字还会扩大。因为有青岛港还有担保人,所以责任厘清之后,银行的钱有望追回。通常情况下,仓单出现问题,港口都负有监管责任。监管不力,会承担连带责任。
青岛港骗贷风波持续发酵。更多的主角浮出水面。
骗货风波
记者确认,青岛市政府已经介入德正能源集团重复质押案的协调解决当中。要解决的不仅是德正一个案子,而是整个债务问题。
公检法部门将全部介入系列问题的调查解决当中。参与该项工作的青岛市政府一位官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金融办目前作为牵头部门,相关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已经开过几次会议。
从保护银行债权角度出发,共同研究协调解决类似德正能源集团这种重复质押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从而优化青岛市金融环境。“银行贷款原则上没有风险,比如房子抵押,那么就协调司法部门去执行,尽量减少银行损失。对于出问题的企业,也是尽量帮扶,寻求解决方案。但是这些企业最终究竟是承担民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将由司法部门来判断。”他表示,更多消息还不方便透露。相关媒体最新曝出的数字:青岛当地至少有17家中资银行卷入铜、氧化铝等有色金属融资业务。这17家金融机构涉足青岛港有色金属贸易融资业务的融资额在148亿元上下。
目前已经浮出水面的骗贷案主角“德正系”是一条主线,包括德正能源集团及其参股公司青岛德诚等。银行诉称德正资源集团董事长陈基鸿,利用同一批货物开具不同的仓单,然后去各家银行进行质押贷款,套取资金。这种重复质押骗贷行为导致银行出现风险。
上述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青岛港报案了,担保人也报案了。报案之后,公安部门将介入调查。
青岛港之所以报案,是因为怀疑冒出来的好几份仓单是由别人仿制他们出具的。青岛港也是想通过报案举动,摆脱外界质疑青岛港帮助借款人制作假仓单的嫌疑。而担保方报案是为了免责。
记者从青岛市公安局一位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青岛港公安局已经介入到青岛港骗贷案调查中,该局前身为北方区海运公安局青岛港分局。目前实行双重领导,即行政上由青岛港务局和交通部公安局管理;业务上由交通部公安局、青岛市公安局领导,以市公安局为主。
青岛港新闻负责人回应记者,包括铜铝在内的大宗货物的运转一切正常。他们还在网站发布消息,称端午假期期间,青岛港5000多名人员仍在工作。青岛港内部也有人认为这是外媒在青岛港上市前夕发布此消息趁机打压股价,借机牟利。
6月6日,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澄清公告正式回应媒体的报道。
青岛港称,5月31日,公司大港分公司接获相关公安机关的函件,指出其正调查一宗指称欺诈案件,涉及一名货主以第三方货运代理的名义储存于大港分公司的若干铝及铜产品。公安机关要求大港分公司协助调查,特别是协助盘点涉及的金属产品。
6月3日,大港分公司接获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按货主的申请,查封涉及调查的金属产品。
青岛港称,“货主及代理均为公司的独立第三方。公司并非货主与代理间协议的订约方。除装卸及仓储服务外,目前没有向代理提供其他服务,对涉及调查的金属产品也不拥有任何权益;公司及其雇员目前并无涉及任何机关提起的任何调查。公司仅由于涉及调查的金属产品储存于在大港分公司而被要求协助调查。”
除有关公安机关及法院要求港口经营或服务一切正常。调查的特定金属产品外,涉及调查的金属产品,相对于公司每年铝及铜吞吐量总额,占本集团每年吞吐量总额的比例极微。董事认为调查不会对本集团业务、经营业绩或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
这场骗贷案被曝于青岛港在香港上市前夕。
最早报道青岛港调查消息的是英国《金属导报》,他们报道称,青岛港开始专项检查通过重复质押仓储单据获取贸易融资的行为。调查结束后,一些外资银行可能会停止为中国企业进口大宗商品提供融资。
跟进报道称,调查涉及的货物价值的传言已从2.5亿美元上升至10亿美元以上。路透社、华尔街见闻也先后跟进报道,称青岛港调查贸易融资骗贷、中止铝和铜的出港的报道引发了业内的大量关注。
不仅是铝,青岛港同时还停止了铜的运输,原因同样也是正在调查外贸商是否存在重复质押。
之后,涉案企业为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和德正资源集团也先后浮出水面。德诚与四家不同的仓储公司分别出具仓单,然后利用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漏洞,去不同银行重复质押。
青岛德诚成立于2005年10月,注册资本为8.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陈基隆。德正资源集团成立于2004年9月,注册资金3.7亿元人民币。法人代表是陈基鸿。陈基隆与陈基鸿为兄弟关系。德正集团的参股企业中就有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
陈基鸿、陈基隆兄弟控制的“德正系”,主要从事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的投资开发,铝、锌、铜、煤及电力等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及建设经营以及相关产品的国内外贸易。参股企业至少10家,关联的房地产企业多达七八家。
根据网站显示的公司地址,本报记者探访位于青岛市东海西路15号英德隆大厦30层的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区时,看到的却是锦绣前程房地产公司。
青岛地产界一位副总对记者说,陈氏兄弟设立的“锦绣前程”做得很大,但是他们一直很低调,台前负责人是一位名为“郭程”的人。他们做矿业贸易融资、重复质押骗贷的钱,很大一部分是投入到房地产和内蒙古矿业上。尤其是盖楼。而今房地产和矿业都不景气,导致资金链断裂。
贸易融资问题
“接手骗贷案子不少。各港口贸易公司融资的问题,属于公开的秘密,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在哪里发案的问题。去年、前年主要接手上海江浙地区钢贸系统涉案问题。主要是代理银行的案子。”上述律师事务所律师表示,这种案子不太好做。里面有刑事犯罪就更不好办了。一般是先民事后刑事。
陈旭辉认为,贸易融资这种方式不可能停止,随着经济回转贸易复苏,空间还比较大,银行肯定还会继续去做。但银行在没有做好风控体系之前,还是不宜涉足,不能凭着一股热血去做,必须把体系准备好之后,再去做。要先舍得投资这个体系,有了对应的业务识别体系、风险监控体系等,才能做好这块业务。尤其其中的互联互保这种情形,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存在系统性风险。体系有漏洞,加上操作不慎,才会导致重复质押骗贷风险的发生。
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四方支行等数家银行分支机构都身陷其中。中国建设银行一位营业部主任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企业把同一批货物拿到不同银行重复抵押申请贷款,这不仅是贸易融资问题,而是企业骗取银行贷款行为。虽然最初出发点并非骗钱,而是缓解资金压力,经济形势好时,类似德正集团投资房地产、矿产、金属贸易等,他们来回“倒”能赚回钱来,然后拆东墙补西墙,最终都能还上银行贷款。
眼下大的经济形势不好,这些企业摊子又铺得太大,投资失败后,导致资金链断裂,重复质押问题也就跟着浮出水面。
这位营业部主任还认为,青岛港也该负有监管责任,起码他们监管不到位。
银行给企业贷款,肯定要去现场核实抵押物,看货物也只能直观地看货物在不在。由于银行间不联网,也没有那么多的监控手段,很难获知企业重复质押的内。
青岛港一位业务经理则对记者说,青岛德诚矿业铝金属货物集中在青岛港集团大港分公司。很多贸易企业产品进口之后内销,在大港有铝锭交割市场,很多铝产品贸易商都进去,在这里方便做保税和货物抵押,客户可以不断融资。“青岛港就是负责监管,有正规手续,我们就按照正规手续办了。我们不可能去验证,主要是仓储保管的作用。青岛港现在一般都是要求直接找终端客户做业务,规避很多风险。如果跟贸易商来做,就可能出现买空卖空,我们也无法进入到他们的贸易环节。”他说。
在青岛港老港区综合业务楼边,有一块近3万平方米的封闭堆场,就是铝锭期货交割市场,2006年初正式运转。由青岛港承担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信息处理、装卸搬运、日常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服务工作。通过这第三方物流的运作,外商可以先将进货,交货、卖货的地方放在大港,同时,在交割市场中客商始终要保持一定的存货量,这对大港分公司来说稳固了货主和货源。货物在这里中转流动,一吞一吐,大港分公司也赢取了不菲的收益。
银行也在想方设法规避企业贸易融资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平安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陈旭辉对记者说,2008年之后,针对大宗商品的贸易融资银行管得很严。
一方面要求跟港口签订协议,明确港口的监管责任,另一方面与货代公司合作,委托这些仓储监管公司协助监管,因为银行间不联网不透明,同一笔货物到不同银行去贷款很难避免,所以就由这些机构溯源,从源头介入,帮助确认货权归属,从而让银行能够搞清楚贸易商背景的真实性。
“银行不是当铺,不能见货就放款。重复质押是老问题了。必须关注企业的赎货频率,如果一批货物总是放在那里不动,肯定有问题,正常周转三个月,从进口到卖出去三四个月就完成了,如果企业六七个月还不赎回就有问题。所以平安银行规定了赎货期,这批货物只能在仓库放多久必须赎回,并让企业配合。所以银行不做配合企业囤积货物的行为。”陈旭辉说,他们还会每两个月去港口查看货物,并与仓储方询问货物是否存在纠纷。银行做贸易融资必须做成一个系统,而不是仅凭贸易单证就做贸易融资,有体系保证。
陈旭辉认为,贸易融资这种方式不可能停止,随着经济回转贸易复苏,空间还比较大,银行肯定还会继续去做。但银行在没有做好风控体系之前,还是不宜涉足,不能凭着一股热血去做,必须把体系准备好之后,再去做。要先舍得投资这个体系,有了对应的业务识别体系、风险监控体系等,才能做好这块业务。尤其其中的互联互保这种情形,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存在系统性风险。体系有漏洞,加上操作不慎,容易导致重复质押骗贷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