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培训服务
|
管理咨询
|
融资服务
|
企业舆情
|
对外交流
|
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新闻
外贸中小企业须警惕订单风险
中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2013/5/14 16:38:08)·国际新闻
前不久,佛山市利达玩具有限公司老板张树鸿以一种悲愤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给众多中小出口企业鸣响了警笛—— 8月2日,美国美泰公司下属的费雪公司向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提出,自愿召回约96.7万件儿童玩具,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油漆含金属铅超标。而这批玩具正是由利达公司所生产。国家质监总局依据有关规定暂停利达公司玩具出口,并要求其进行整改。此次产品召回直接导致利达公司损失高达3000万美元。 8月11日下午,张树鸿在公司一家分厂内悬梁自杀。记者致电利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从张树鸿自杀后,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原先红红火火的一个出口企业,就毁在了这个订单上。 大单有风险不可盲目接 “我国中小出口企业普遍存在订单风险。”北京证泰律师事物所律师赵曾海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他认为,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实施,一大批中小企业拥有了对外贸易经营权。由于对国际市场环境、国际贸易规则认识不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下,中小企业常常将目光对准极具诱惑力的“大订单”。“这些企业往往认为,只要能和国外进口商签订长期‘大订单’,就能轻轻松松赚大钱。事实上,许多中小企业的产品没有竞争力优势,一般是通过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而且这些企业存在出口产品单一的特点,若国外进口商有个风吹草动,中小企业损失将非常巨大。”赵曾海说。 中国律师网律师李奉青也向记者表示,国内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资金量以及原料供应渠道都非常有限,面对产品要求高、交货时间短的国外大订单,中小企业接单很有难度,承担的风险也会很大。 广东澄海万发玩具厂相关人士赞同李奉青律师的观点。他表示,国内中小出口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有限,经不起一点风浪。每年因遭遇各种风险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不计其数。然而,这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他举例说,“在广东,不少中小企业都把承接出口大单当作企业难得的发展机会,并没有过多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每接到一笔出口大单就加班加点拼命生产,甚至动员临近厂家一起生产。经过这次事件,出口企业必须要汲取教训,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存在的风险。否则,在刀刃上过日子,迟早会走上利达玩具有限公司的老路。” 风险评估很必要 据商务部外贸发展局中小企业办公室李主任介绍,在广东等地的中小企业中,只针对国外一家公司出口或依靠一笔订单来“发家”的“冒险者”占到了中小企业总数的40%以上。 他指出,部分中小企业的出口更如同一次赌博,其结果可能加快企业发展速度,也可能导致企业倒闭。他表示,此次企业经营者因忽视订单风险而自杀的事件影响很大,对其它中小企业来讲,这就是一个警示信号。 “不做风险评估,盲目从事生产,是酿成张树鸿悲剧的主要原因。”中国律师网律师李奉青表示。 “其实,不只是玩具企业,所有的中小企业都应该把外贸风险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对每个出口订单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赵曾海说。 他还建议中小出口企业在承接订单前,应该深入了解进口国的相关检验规定,避免标准的差异受到贸易壁垒、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同时聘用专业人士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诊脉”,在规划企业利润“冲刺线”的同时,树立起一条“安全线”、“法律防火墙”,进行企业利润增长和风险管理的系统设计。 “对于大企业来讲,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能够保障决策的正确性。即使决策失误,也能够承受负面影响。”广东省经贸委副主任刘晓捷说。他表示,在扶持中小出口企业方面,政府以及各级部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在帮助它们走出去的同时,密切关注、关心它们,避免类似事件重演。同时希望中小出口企业承接海外大订单时,努力做到两条腿走路——搞好风险评估,加强检验力度。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 文章作者: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 文章来源:
不详
点击次数:1044
项目合作
|
服务平台
|
加盟合作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党建领导机关:国务院国资委党委 / 技术支持:中商联 中小商协 / 法律顾问:北京首联律师事务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石油和化工规划院418室 / 联系电话:010-64281700/ 传真:010-64235600 / ICP备案号:
京 ICP 18028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