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官网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培训服务    |    管理咨询    |    融资服务    |    企业舆情    |    对外交流    |    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 >> 行业发展 >> 行业资讯 >> 正文 行业资讯

 

P2P监管体系建设提上日程 风险防控引关注

中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2014/9/10 11:15:53)·行业资讯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要求,“尽快出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指导意见和配套管理办法,促进公平竞争”。业内分析,在此之前,有关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及配套管理的落地一再超出预期。此次不仅重新提上日程,在相关内容之后还标明了“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字样。

  “2014年下半年或2015年年初将有P2P监管细则规划出台。”中国银监会创新部副主任杨晓军日前透露。另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考虑建立P2P平台监管系统。

  “部分P2P企业‘跑路’事件对于整个P2P行业的风险控制、对项目和资产的把控能力以及资金的安全性而言,恐怕都不是一个平台通过自身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整个行业制定规则,这是最重要的。”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表示。

  监管原则浮出水面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圆桌会议上,杨晓军透露说,2014年下半年或2015年年初将有P2P监管细则规划出台。他同时表示,将以五个导向来细化P2P监管。一是“明定位”,P2P机构是为出借人和借款人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自身不承担信用转换、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的职能,P2P公司应当“不碰钱”。二是P2P机构应与客户资金严格隔离,实行独立第三方托管。三是“有门槛”,P2P机构应具备一定的从业门槛。四是“重透明”,面向出借人的充分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五是“强自律”,鼓励行业自律规定,及时推广行业最佳实践。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未来中国银监会不会对P2P行业采取牌照监管的方式,但会对注册资本进行限制,门槛或在1000万-5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除中国银监会外,央行也在制定P2P的监管方案。日前有消息称:央行正在考虑建立P2P平台监管系统,对P2P的评级、资金托管、业务等方面进行监管;由央行金融研究所、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和部分P2P机构参与的P2P评级结果,有望于近期公布。据介绍,此次被纳入评级的P2P机构大约在50家左右,会有一些硬性排除标准,但不会对所有的P2P机构进行评级。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近2000家P2P平台鱼龙混杂,对P2P机构进行相对权威的评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监管层此举的现实意义是,有利于对P2P行业形成系统性地监管。”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监管层将一些监管措施落地实施的具体举措。“初期可能只是一个较为初级的监管系统,将会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记者了解到,关于央行和中国银监会在P2P领域的监管边际划分,此前曾有监管层官员公开解释称,央行负责规划P2P的发展,中国银监会负责具体监管。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这种界限并不明显。

  风险防控成关注焦点

  记者获悉,中国银监会近日签发文件,要求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设理财公司或P2P公司的情况进行风险排查,对可能存在的关联担保问题进行示警。根据要求,各级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需要对辖区内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或控制的财富管理公司、投资公司及P2P平台等理财类关联公司的情况进行风险排查。此前,中国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曾公开表示,P2P应该有行业门槛,不应该汇集资金,而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托管,同时本身不得进行担保,不得承诺贷款本金的收益,不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业内分析,这一表态意味着为监管定调。

  “P2P行业出现‘跑路’现象,绝大部分的企业还是在风险防控上出了大问题。今后一段时期,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核心任务一定是要在风险防控上做好相关的功课。”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表示。对此,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孙陶然与杨建华持相同观点。“所谓的P2P企业‘跑路’,大部分企业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因为对风险的把握和控制能力出了问题,无以为继。”

  “监管对于P2P行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人人贷首席执行官李欣贺表示,只要涉及到金融服务,其实在任何国家都是有监管的。监管政策会决定P2P企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因为目前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界限,所以P2P行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发展模式,但是当真正有监管政策出台以后,就可以看清楚什么样的业务是可以做的,什么样的业务拿另外的金融牌照即有资格做,这对P2P行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谈及风险防控,李欣贺认为,风险防控对P2P行业中的每一家企业都非常重要,因为风险控制决定着这家企业未来是否能够生存,而这与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息息相关。

  “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对于‘跑路’的P2P企业要及时处理,要找清原因,这样才会有利于监管机构对P2P行业的后续监管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宜信集团总裁助理刘大伟认为,现在监管机构的很多监管原则已经比较清晰,如去担保化、需要用第三方的资金托管、不能自融等。同时,整个P2P行业的自律也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包括信用体系的建设等,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很实在的问题。

  “防范P2P行业不断出现的风险,需要整个大环境不断改革创新。”吴文雄表示,如银行体系需要有一些变革和创新,P2P行业发展要更加合法规范、有序经营,监管机构需要出台有效的监管政策来规范市场,促进P2P行业更好地发展。

  寻求规模与风险平衡

  “P2P行业的发展就像是一场长跑,需要多年的积累,提高风险定价能力,而不只是简单地冲规模,需要在规模和风险中寻求平衡。”李欣贺认为,事实上,P2P行业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整个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期,至于未来哪种模式会走得更远,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在经历市场周期及泡沫后最终活下来并能健康发展,目前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竞争是一场长跑,我看好P2P行业的发展。”李欣贺说。

  “整个P2P行业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各种创新模式。”刘大伟表示,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P2P平台作为交易机构可以对接很多资产。这其中,有的P2P平台是信用类的,有的P2P平台是抵押类的,有的P2P平台和供应链金融结合在一起,所以说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来看,P2P行业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对P2P的各种创新,我觉得有无限的可能”。

 
【 文章作者: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200